奥林匹斯十二神在希腊神话中

古典时期的阿提卡红绘陶制柱状克拉特,奥普罗纳画家之作。

阿提卡红绘陶制柱状克拉特,约公元前460年,归于奥普罗纳画家。

 

十二主神的概念是古希腊宗教观念和世界观的基本要素。它是一个由十二位主神组成的神圣复合体,这些神居住在希腊最高的山峰奥林匹斯山的雪顶上,象征性地作为世界的中心和天地之间的连接点。奥林匹斯神影响了古希腊人的文化、宗教和艺术表达,成为人类美德、弱点和欲望的复杂投射。

十二主神的构成根据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显著变化,反映了希腊宗教思想的演变过程。然而,最普遍的构成包括宙斯、赫拉、波塞冬、得墨忒耳、雅典娜、阿瑞斯、阿佛洛狄忒、阿波罗、阿尔忒弥斯、赫尔墨斯、赫淮斯托斯和赫斯提亚(尽管在某些传统中,赫斯提亚被酒神狄俄尼索斯取代)。每位神都有特定的影响领域和超自然力量(帕帕里戈普洛斯),代表自然现象、社会功能和人类存在的心理维度。

与一神教传统相反,奥林匹斯神以其在身体和心理上的拟人化特征而著称。他们表现出激情、竞争、爱情和冲突,创造了一个复杂的神话网络,反映了人类状况的复杂性。十二主神不仅是宗教实践的基础,也是艺术、文学和哲学的无尽灵感来源。

 

奥特里科利的宙斯雕像,罗马时期的希腊原作复制品,公元前4世纪。

著名的奥特里科利宙斯雕像,基于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原作的罗马大理石复制品。位于梵蒂冈皮奥-克莱门蒂诺博物馆,目录编号257。

 

 

1. 奥林匹斯十二主神的起源与构成

1.1 神谱与奥林匹斯神的崛起

奥林匹斯神的家谱起源于一个极其复杂的宇宙生成框架。根据赫西俄德的《神谱》,在奥林匹斯神统治之前,世界经历了一系列原始神的世代。从原始的混沌中诞生了盖亚(大地)、塔尔塔罗斯、厄洛斯、厄瑞玻斯和尼克斯。盖亚生下了乌拉诺斯,并与他创造了泰坦,其中包括克洛诺斯和瑞亚,他们是大多数奥林匹斯神的父母(康斯坦丁尼德斯)。

从泰坦到奥林匹斯神的权力过渡是通过著名的泰坦战争实现的,这是一场宇宙冲突,最终以宙斯及其兄弟姐妹的胜利告终。这一神话叙述描绘了希腊宗教思想从原始的地底崇拜向更人性化的神祇的演变,同时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搜索更多信息:泰坦战争神话赫西俄德)

1.2 神圣万神殿的等级与组织

奥林匹斯十二主神构成了一个有组织的等级体系,宙斯作为“神与人的父亲”占据最高地位。古希腊万神殿的权力结构是当时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显著投射。正如帕帕里戈普洛斯所述,十二位主要神祇拥有各自的影响领域,指向一个具有特定职责的权力分配系统。

希腊万神殿(Desautels)的国际研究揭示了十二神的构成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形成。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理区域,某些神祇可能被其他神祇取代,反映了每个社区的特殊优先事项和价值观。

1.3 奥林匹斯山作为十二神的居所

奥林匹斯山,希腊最高的山峰,其雪顶成为古希腊世界中神圣存在的象征中心。神祇在奥林匹斯山的安置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选择,而是一种深刻的象征性行为,定义了古希腊人的宇宙观。正如奥林匹斯十二主神(莱察斯)的研究中所述,这座山在集体意识中被提升为宇宙的中心和天地之间的连接点。

1.4 古希腊十二主神的不同版本

十二主神的构成根据地区和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显著变化。虽然最重要的神祇核心通常保持不变(宙斯、赫拉、波塞冬、雅典娜),但存在不同的版本,包括或排除特定的神祇。例如,在某些地区,狄俄尼索斯取代了赫斯提亚在十二主神中的位置,而在其他地区,尽管哈迪斯是宙斯和波塞冬的兄弟,但由于其地底性质,他并未被列入奥林匹斯神。这些差异反映了希腊宗教表达的多样性和宗教系统对地方需求和传统的适应性。

 

来自安培洛基波伊的波塞冬青铜雕像是公元2世纪金属工艺的杰作。

波塞冬青铜雕像,公元2世纪,来自“安培洛基波伊发现”。描绘了神在休息姿态,肌肉发达,头发湿润。基于利西普斯的原作。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编号Χ 16772。

 

2. 奥林匹斯的主神及其力量

2.1 宙斯与对天象的掌控

宙斯,作为神与人的父亲,在十二主神的等级中占据最高地位,拥有对天象的绝对权力。他的统治延伸到对天气条件的控制,主要的权力象征是雷电,这是独眼巨人作为他战胜泰坦的礼物所制造的。对他所赋予的形容词的语义分析——“云集者”、“雷鸣者”、“以太者”——揭示了他宇宙力量的多维性质。根据William Gladstone的相关研究,宙斯的地位在早期荷马时期就确立为奥林匹斯神祇中的首要地位。

他的权力也扩展到正义领域,因为他被视为最高的裁判者和法律、款待和誓言的保护者。这种双重功能,作为自然法则和道德法则的调节者,反映了古希腊神学思想向更人性化的神祇观念的渐进演变。

2.2 海洋与地底神祇:波塞冬、得墨忒耳与哈迪斯

在宙斯、波塞冬和哈迪斯三兄弟之间的宇宙权力分配之后,波塞冬掌管海洋和水域。他的主要力量象征是三叉戟,可以引发海啸、海啸和地震,因此被称为“震地者”。对奥林匹斯神(Helmold)的现代分析揭示了波塞冬如何代表水元素的有益和破坏性方面。

得墨忒耳,作为农业和丰收的女神,在通过控制季节和植被来确保人类生存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她的女儿珀耳塞福涅被哈迪斯绑架的神话描绘了植被循环的原型,将地底维度与生命的再生联系起来。

哈迪斯,尽管由于他在地底王国的永久居住而通常不被正式列入十二奥林匹斯神,但他是宇宙权力三位一体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冥界的统治者,他管理着死者的灵魂和地底财富,与他的兄弟们保持宇宙平衡。(搜索更多信息:古希腊宗教的三位一体宇宙权力)

2.3 战争与智慧的神祇:雅典娜与阿瑞斯

雅典娜,全副武装地从宙斯的头部诞生,象征着战略智慧、技术技能和正义的战争艺术。她的力量结合了智慧与战争美德,使她成为战士、工匠和哲学家的保护者。她职责的双重性质反映了古希腊思想中对美德的复杂理解,其中智力的敏锐被视为与身体的勇敢同等重要。

相反,阿瑞斯代表了战争的原始、暴力一面,战斗的流血和破坏性的狂热。正如关于Dii Olympii(Pollux)的文本中所记录的,这种战争现象的双极性再现揭示了古希腊人对暴力和战争冲突的深刻矛盾心理。

2.4 艺术与美的神祇:阿波罗、阿佛洛狄忒与赫淮斯托斯

阿波罗,光明、音乐、预言和医学之神,象征着测量、和谐和秩序的美学理想。他的力量从治疗能力和预言知识延伸到提升人类灵魂的高尚艺术。Paul Decharme的现代神话研究指出,阿波罗代表了人类意识中理性与直觉元素之间的平衡。

阿佛洛狄忒,作为爱情与美的女神,掌控着爱情激情、生殖力和审美享受。她对人类心理的影响被认为是如此强大,以至于连神祇也无法抵挡她的魅力。

赫淮斯托斯,跛足的火与冶金之神,代表了技术技能和物质的创造性转化。尽管身体残疾,他制造神奇物品和神祇武器的能力使他在神圣万神殿中不可或缺。

2.5 日常生活的三位一体:赫尔墨斯、阿尔忒弥斯与赫斯提亚

赫尔墨斯,作为神的信使和灵魂引导者,在不同世界和状态之间占据着边缘位置。他的力量包括保护旅行者、商人和小偷,以及在神与人、活人与死者之间的调解。他功能的多样性反映了在所有人类经验层面上调解和沟通的需要。

阿尔忒弥斯,阿波罗的孪生妹妹,统治着野生动物、森林和狩猎,同时保护年轻女孩和孕妇。这种看似矛盾的野性与保护性温柔的共存,暗示了古希腊人对支配自然和人类存在的复杂力量的深刻理解。

最后,赫斯提亚,克洛诺斯的长女,监督着神圣的炉火和家庭和谐,成为家庭和城邦社会凝聚力的基础。尽管在现代参考中经常被低估,但她在古希腊人日常宗教实践中的重要性是根本的。

 

从米科诺斯海底打捞出的阿尔忒弥斯青铜雕像是女神崇拜的稀有证据。

阿尔忒弥斯青铜雕像,公元前4世纪末的出色水下考古发现。1959年从米科诺斯水域打捞出,揭示了女神的多维本质。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隐秘博物馆”展览。

 

3. 十二主神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3.1 对奥林匹斯神的崇拜实践与仪式

对奥林匹斯十二神的崇拜渗透到古希腊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通过复杂的仪式实践网络。崇拜活动包括动物祭祀、奠酒、祈祷和奉献,适应每位神祇的特征和地方传统。根据Decharme的神话研究,希腊宗教实践以缺乏教条严谨性和神职等级制度而著称,允许地方宗教表达的显著灵活性。

泛希腊崇拜主要通过大型节日表现出来,如雅典娜的泛雅典节和宙斯的奥林匹亚节,这些节日结合了宗教仪式与体育和艺术比赛。这些活动作为加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的手段,在希腊城邦内外发挥作用。(搜索更多信息:古代宗教的泛希腊节日)

3.2 献给十二主神的建筑纪念碑与圣地

对奥林匹斯神的崇拜在建筑上得到了纪念性体现,希腊世界各地建造了宏伟的神庙和圣地。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和阿尔戈斯的赫拉神庙是宗教奉献的纪念性表达的典型例子。

神庙的建筑遵循特定的模式,反映了对每位神祇本质的理解。因此,献给宙斯的神庙通常以其宏伟和壮观的规模而著称,而献给雅典娜的神庙则以和谐和美学完美而闻名。这种建筑遗产不仅见证了古希腊人的精神性,还决定性地影响了西方建筑传统的发展。

3.3 奥林匹斯神在艺术与文学中的存在

奥林匹斯神是艺术创作的主角,激发了雕塑、陶器绘画、诗歌和戏剧的杰作。十二主神的图像从古风时期的程式化再现逐渐演变为古典时期的自然主义、理想化形式,反映了对神圣完美的理解。

在文学中,奥林匹斯神在荷马史诗、抒情诗人作品和古代戏剧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他们角色的复杂性以及与凡人的互动为探索古希腊思想中存在和道德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叙事素材。

3.4 十二主神在现代的存续与演变

尽管基督教的兴起和拜占庭时期希腊宗教的正式废除,十二主神的文化影响通过艺术、文学和哲学保持活力。文艺复兴时期重新燃起了对希腊神话的兴趣,而新古典主义运动则重新引入了古希腊万神殿的美学标准和象征。

在现代,奥林匹斯神继续在文学、电影、视觉艺术和流行文化中成为参考点,证明了这些原型的永恒力量及其根据每个时代的需求和美学偏好重新定义的能力。

 

阿波罗的大理石头像,古风卷发布局,是罗马艺术的典型例子。

阿波罗大理石头像,奥古斯都或儒略-克劳狄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68年),古风发型布局,参考公元前6世纪末和5世纪初的雕像。Jacques和Joyce de la Begassiere捐赠,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不同的解释与批判性评价

对奥林匹斯十二神的研究成为多层次解释方法的领域,来自不同的研究学派。Walter Burkert揭示了希腊宗教的人类学维度,追溯其根源至史前崇拜实践。相反,Jane Ellen Harrison专注于地底崇拜的起源,支持女性神祇在早期宗教系统中的优先地位。Claude Lévi-Strauss将奥林匹斯神视为反映社会对立的象征结构系统,而Karl Kerényi则专注于神话的心理维度。Jean-Pierre Vernant分析了奥林匹斯神作为社会建构,反映了古风和古典希腊的政治结构演变。这些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持续对话丰富了我们对十二主神复杂文化意义的理解。

 

描绘宙斯与赫拉婚礼仪式的黑绘陶罐,是阿提卡陶器绘画的杰出例子。

柏林画家工作室的黑绘陶罐1686,约公元前550-530年。描绘了宙斯与赫拉的婚礼,伴随神祇。在另一面,赫拉克勒斯与天鹅的争斗,宙斯介入。来源:罗得岛卡米罗斯。大英博物馆,编号1861,0425.50。

 

结语

奥林匹斯十二主神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宇宙观系统,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宗教信仰描绘。它是人类努力通过象征性形式理解和组织世界的象征性再现,这些形式体现了自然现象、社会功能和心理状态。其永恒的魅力正是源于其多层次的本质,允许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性接近。

奥林匹斯十二神的遗产继续塑造我们的集体想象力,滋养文学、艺术和哲学思维,即使在不同宇宙观探索的时代。这些由奥林匹斯神祇体现的原型在人的意识中仍然活跃,提醒我们文化传统的持续性和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寻找意义的追求。

 

常见问题

究竟哪些神被认为是居住在奥林匹斯山的十二位主要神祇?

十二主神的确切构成根据历史时期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最普遍的版本包括宙斯、赫拉、波塞冬、得墨忒耳、雅典娜、阿波罗、阿尔忒弥斯、阿瑞斯、阿佛洛狄忒、赫尔墨斯、赫淮斯托斯和赫斯提亚。在某些传统中,赫斯提亚被狄俄尼索斯取代,而其他来源根据地方崇拜传统提到不同的构成。

奥林匹斯神的力量如何反映古希腊社会的需求?

奥林匹斯神的超自然能力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基本关注和需求。宙斯对天气现象的控制与农业生存相关,而雅典娜的智慧表达了战略思维的价值。波塞冬的海洋力量反映了许多希腊城市的海洋性质,而阿佛洛狄忒对爱情的影响则反映了对人类存在的情感和生殖方面的认可。

奥林匹斯神的崇拜在不同的希腊城邦之间是否有所不同?

尽管十二奥林匹斯神祇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崇拜实践在地方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和节日传统。雅典的雅典娜、阿尔戈斯的赫拉、德尔斐和德洛斯的阿波罗,以不同的称号和仪式被崇拜,反映了地方历史和社会条件,创造了丰富的宗教表达马赛克。

有哪些主要的仪式是为了纪念居住在奥林匹斯山的神祇?

对奥林匹斯神的崇拜包括各种仪式实践,主要有动物祭祀、奠酒(液体供品)、游行和比赛。重要的泛希腊节日如宙斯的奥林匹亚节、雅典娜的泛雅典节和阿波罗的皮提亚节结合了宗教仪式与体育、音乐和戏剧比赛。在日常生活中,普通市民也进行家庭仪式和祈祷。

十二主神如何影响古希腊的艺术和建筑?

奥林匹斯神祇是希腊艺术创作的核心灵感来源,决定了雕塑、陶器绘画和建筑的发展。神庙以数学精确和美学完美设计,反映了每位神祇的特殊属性。神祇的雕像从古风时期的程式化形式演变为理想化的拟人化再现,体现了对神圣完美和和谐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Decharme, P. (2015). 古希腊神话。Google Books。
  2. Desautels, J. (1988). 古希腊的神与神话:神话学。Google Books。
  3. Gladstone, W. E. (1858). 奥林匹斯:或荷马时代的宗教。Google Books。
  4. Helmold, G. (2007). 奥林匹斯神与英雄传说:全集。Google Books。
  5. KONSTANTINIDES, G. (1876). 荷马神学,或希腊人的神话与崇拜。Google Books。
  6. Letsas, A. N. (1949). 农业神话学(第1卷)。Google Books。
  7. 帕帕里戈普洛斯, K. (1860). 希腊民族史:从最古老的时代。Google Books。
  8. Pollux, I. (1824). Iulii Pollucis Onomasticon: 带有解释者的注释。Google Books。